「饮食男女」中有这样一段场,郞雄饰演的老朱抓鱼、刮鱼鳞、剖鱼肚、切鱼片、裹淀粉、下油锅,接着切鱿鱼、切鸡胗、切辣椒、切烧肉、切萝卜,然后杀鸡去骨、填料、放入煲中炖,最后剁馅、包饺子……3 分多钟的镜头把中餐的红白案都完整细腻、鲜美诱人地展示了出来,令人食指大动,恨不得也冲进厨房,大干一场,给家人、朋友献上一餐美味佳肴。无奈厨艺有限,不成体系,只得照猫画虎,勉强出餐。在厨艺精进方面,我还有很长的路要走,但具体要怎么走呢,也还没有一个清晰的概念,喜欢做菜与以厨师为职业是两回事。
还有一部电影「朱莉与朱莉娅」,讲述了女主人公朱莉•鲍威尔决定用一年的时间来实践朱莉娅•切尔德的菜谱「精通法国烹饪的艺术」,并把过程记录在博客中。与此同时,影片还采用了平行叙事的方式讲述了另一个故事,朱莉娅•切尔德跟随在美国新闻署任职的丈夫保罗•切尔德,于 1948 年居住在巴黎,开始了美国人学法餐烹饪的冒险,历经十年写出一本 700 多页的菜谱,就是朱莉•鲍威尔在跟着做菜的那本书。影片最后,朱莉在实践菜谱的过程中找到了自我,甚至因博客的人气而引起了朱莉娅•切尔德的注意,算是很治愈的结局了。然而,电影一种造梦的艺术,现实不是电影,它比电影残酷多了。现实中,朱莉娅•切尔德在法国学厨就没那么容易,尽管她所拥有的条件已经比大部分人好多了,这在她的自传「我的法兰西岁月」中就有记录,很多去过或者想去法国学厨的人都有看过吧。并不是说个人的条件有限(最重要的是资金)就不去追求成为专业厨师的梦想,我想表达的是我们得认清事实,做好长期的准备(无论是资金还是意志),资源有限的我们没有太多的试错机会,月亮与六便士不是对立的。
在“痞客邦”中有一个名为“安东尼的厨房”的博客,记录了他辞了工作,从台湾去法国学厨的经历,先是去了蓝带,然后到了裴杭迪,再到餐厅工作,一步步的在资金有限的情况下克服各种困难,慢慢的才算转行成功,期间已经十年过去了。这样的事足够励志,但也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及毅力。而且,学厨并不一定就非得去法国,中餐的水平也是非常高的,厨艺不分国界,在做菜过程中融汇贯通。于我,这么多年,已经放下执念,喜欢做菜就先把身边的菜式学会吧,中餐就有很多需要学习的了。
这篇文章写到这里,内容已经完全脱离了一开始的构思,也变得有些语无伦次。最初只是想写篇轻松的关于做菜的小品文,讲讲关于做菜的电影与书籍,结果却是一些灰心丧气的话,讲什么现实的条件,就当是一次记录吧,希望自己以后看了会脸红,也希望自己以后可以做到喜欢做菜与成为厨师之间的平衡。
记于 2021 年 5 月 23 日下午,思明区塔埔社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