这家店,10 天里我已经连续去了 8 次,就为他们家的担担面。中午 12 点从公司出发,走 5 分钟到何厝地铁站,坐地铁两站地到岭兜站下,1 号口进入宝龙中心 B1 层,然后乘直梯到 3 楼,走几步就到了“老码头”,它主营老成都火锅。服务员见到我迎了上来,问:今天还是一样,担担面 + 红糖锅盔?
“不了,担担面 + 红糖糍耙”。他们家的担担面真好吃啊。面条抄水断生,捞出沥干,倒入已配好红油酱汁的碗里,在上面撒些肉酱、牙菜、花生碎、葱花。吃的时候先忍住口水,用筷子把面条与配料搅拌均匀,深吸一口气,三下五除二的就吃完了,意犹未尽。这样的一份面只有 2 两,当然是不够的,我有试过点两份,要求装在一个碗里,但是这样红油酱汁就偏少,造成它与面条的比例不对,味道上差了些。如果两份分开装,阿姨得多洗一个碗,有点不好意思。当然我也可以让师傅多加点红油,再加些花椒面,但这得由服务员跑到火锅店的厨房跟师傅直接沟通,有点麻烦人家了。为了下午工作时不肚子饿,就点起了其它小吃,试了红糖锅盔、红糖糍耙,下次准备试试他们家的钟水饺。
作为一个饭食爱好者,平时对吃面是不太有念想的,然而关于一些人、一些事的记忆却都与面食有关。比如在北京时,记住的不是炸酱面,而是同事带我在东四条胡同里吃到的豆角焖面;比如在成都——四川音乐学院新都校区后门,同学给我推荐了宜宾燃面,第一次吃到时,惊为天人,想着世界上居然有这么好吃的食物;比如在河南商丘,连续吃了 10 天的烩面与馒头,我实在受不了了,朋友带着找了家有售米饭的小店,在小店里认识了毛蛋(小鸡还未孵化出的蛋)这种食物。
有一种面条在我的记忆中停留的时间特长,那就是山西刀削面。某年我不自量力的想去法国学厨,先在外报了个班学法语,在班上认识了位来自山西的厦大学生,她跟我说学校食堂的面食窗口里有个机器人在做山西刀削面,可以请我去尝一尝。为了目睹机器人工作的风采,我还真去了,它削出来的面条如柳叶状,厚薄均匀,口感筋道。吃着加了很多山西老陈醋的刀削面,看着机器人不知疲倦的工作,心里想着,高中时那些在校外夜市做刀削面大叔们现在在哪呢。
高中时住校,从乡下来到了市里,一切都很新奇,特别是学校附近的那些网吧与录相厅。网吧里正流行着单机游戏,红色警戒、帝国时代、星际争霸……多年以后,我还记得同学跟我讲星际争霸中快速出人族步兵的情景。录相厅的门口永远放着一个大音箱,外放着正在播出的录相,打斗声特响,门口的牌子上则写着今日播出的影片名,桌子上摆着 VCD 影碟的封面。同学间形成了一套暗语,比如“今晚去吃面”,表示去网吧通宵,8 块钱可以从晚上 12 点玩到第二天早上 7 点,老板还送一碗泡面。比如“今晚去包夜”,表示去录相厅过夜,3 块钱可以看很多片子,从晚上 11 点到第二天早上 6 点,有些录相厅会在半夜播些三级片,有些录相厅非常大,分了港片区、连续剧区、外国片区。外国片区是我最流连忘返的地方,经常有 B 级片或恐怖片放映,虽然害怕,但又忍不住想看。不包夜的时候,一般 11 点就会从网吧或录相厅出来,先在学校侧门的夜市里点上一份刀削面。大叔把揉好的面团放在左手臂上,右手拿着弧形刀,节奏均匀地削出面条子,飞落到烧开的沸水中,煮熟后捞到碗里,浇上高汤,淋点猪油,再撒上葱花、香菜、胡椒粉,一份只要 3 块钱。那时的我还不吃香菜,觉得胡椒粉的味道也怪怪的,但是肚子饿嘛,而且这时学校大门关了,必须爬墙才能进宿舍,得吃饱了才有力气爬。
墙爬多了必有一失,有次与两位同学吃完刀削面回学校,他们已经爬上墙头,就要跳到操场了,我正准备上墙,这时保安发现了我们,把我抓个正着,而两位同学早已从操场跑回宿舍。保安问我刚才跑掉的两个人是谁,我当然是说不知道,不认识了。保安又问我是从哪个镇、哪个村来的,说爸妈辛苦供我上学,怎么这么不懂事的在外鬼混。训了一段时间,然后让门卫大爷开门放我进去。
后来,我很少吃刀削面。